应用概述:
广泛适用于矿渣微粉、水泥、粉煤灰、耐火材料的粒度大小及形状特征观察和测量。
应用信息:
由于水泥生产是能源高度密集型产业,因此急需对粉磨工艺进行优化,以减少变异性,并在增加生产量的同时,降低过磨。水泥颗粒的颗粒形状影响使用时颗粒填充的方式,同时会对最终强度产生影响。
颗粒级配对水泥性能的影响。水泥颗粒级配是影响水泥强度的直接因素。水泥中粒度在1μm以下的颗粒在搅拌中会完全水化,对强度没有贡献,且会增加浇筑时的需水量。1-3μm的颗粒含量高,3天强度就高,同时需水量也会增加。1-32μm的颗粒含量决定了28天强度,由于1-3μm颗粒含量不宜过高,故3-32μm的颗粒应越高越好,若强度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富余,可以增加混合材添加量。32-65μm颗粒含量对强度有贡献,但贡献率不高。65μm以上颗粒对强度没有贡献,只起骨架作用。
颗粒形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。在高端水泥产品的生产中,球形度更好的水泥颗粒,在胶砂的流动性、强度、密实度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。“水泥颗粒形貌球形化,可以明显改善水泥物理性能。研究表明,水泥颗粒球形系数由0.65提高至0.73时,水泥胶砂流动度最大可提高25%,并且随球形系数的提高,有不断增大的趋势。在相同胶砂流动度下,球形系数由0.67提高至0.72,W/C可减少8%,且各龄期水泥强度提高均20%以上。球形化水泥的凝结时间比一般水泥长。球形化水泥颗粒堆积密实,水泥胶砂试体中总孔隙率低、中位孔径小,细孔(15.1nm~39nm)或微细孔(3.4nm~15.1nm)含量增多;相同水灰比下中后期强度较一般水泥可提高6~10MPa。”——摘自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水泥与新型建材所王昕等文章《水泥颗粒形貌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》。
智能颗粒图像分析系统是目前唯一能够同时测量颗粒粒度、形状的粒度分析仪器。